农业是立国之本,生态是发展之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乎粮食安全,更关系着亿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是农业的底色。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唯有共同守护农业农村生态底线,方能绘就农业、农村“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美丽画卷,谱写乡村生态振兴新篇章。
谋立根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力。上海长期立足推进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绿色产业,形成有多种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将绿色生态不断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农业是支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第一产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事关全局发展的重要方面。必须坚持和贯彻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平衡和处理好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农业文明发展道路。
谋思长远,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农业生态绿色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关系人民幸福感和子孙后代延续发展。回望历史,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着丰富的农业生态文化,农业生态文明发展不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延续。桑基鱼塘、稻渔共生、种养结合等便是中华民族农业生态文明的具体化。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乡村建设新格局。
展开剩余40%谋拓创新,统筹生态文明系统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建设高度系统的农业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目前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耕地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文化落后、农业法律政策还不完善等。农业生态文明系统建设需要打破传统部门分割,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的三维联动,建立“大农业生态观”,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以高品质农业生态环境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将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乡村振兴将不断展现新的风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还将不断呈现新的精彩。
“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三园工程的契机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用力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将农业发展为生态文明和现代化协调统一的现代生态农业,将乡村建设为人人向往的“幸福乐园”。
作者:余陆伟
发布于:四川省点搭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